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给大家工资翻翻是破解之道

       近期,在金融学术圈有一个“新理论”并没有引起大家的注意,但是对我们普通人的影响可能比较实际,因为他告诉了我们接下来会发生什么,这对每个人的财富保值增值都有影响。

       这个所谓的“新理论“,是指政协副主席陈元同志通过一篇叫“货币与去杠杆及国际化——伯南克的启示”文章提出的:通过发行货币来去杠杆的思路。

       这个理论其实也不是什么新理论,只是宏观经济调控常识的一种西方学术式表达,对于一些“方鸿渐派经济学家”可能比较新,但对于经济调控者来说,这是常用的手段和方法,只不过一些西派经济学研究者的理论框架不能理解。

       陈元先生借用伯南克的实践事例来阐述这个观点,实在也是无奈之举,因为只有这样才能让金融学术圈读懂并接受这个常识观点。他的用意就是说:看看!你们奉为神明的美国老师用的方法,就是我们擅长并一直使用的,这也是被你们一直攻击和诟病的。

       这也反映出目前我国宏观经济学界的尴尬:宏观经济学家微观化。所以他们经常说出很多违反常识和基本规律的经济学观点,被老百姓耻笑。

       英国央行前行长Mervyn King写的一本书里提到有次在钓鱼台国宾馆和周小川行长打完网球吃晚饭。席间问小川行长他怎么看工业革命对十八世纪下半叶世界的贡献。小川行长沉吟半晌回答道:我们从你们那里学到很多东西,比如用竞争和市场发展经济。然后他想了想又说:但是我觉得你们至今仍没掌握货币和银行业的窍门。

       周行长的这个观点我十分赞同! 接下来转入正题。

1. 内部杠杆率过高不是啥难题,只说明一个问题

       2015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明年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结构性改革任务十分繁重,主要是抓好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五大任务。去杠杆正式进入大家的视线。 杠杆率有多高?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李扬认为,我国负债部门中,问题最大的是非金融企业债务,其债务率2015年底高达131%。海通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姜超表示,经测算,2015年底中国全社会负债率为248.5%,其中企业部门为127.8%,是高负债率的主要原因。

       李扬介绍,截至2015年底,我国债务总额为168.48万亿元,全社会杠杆率为249%。其中,居民部门债务率在40%左右,金融部门债务率约为21%,政府部门债务率约为40%。如果考虑到一些融资平台债务及或有债务,通过一个折扣划入政府债务总额,政府部门债务率会有较大幅度上升,达到57%。

       这里提出了几个角色:政府、金融部门、企业、居民。

       注意!是内部杠杆率过高,并不是外部杠杆率。 内部杠杆率过高意味着什么?

       以上四个角色如何理解,是读懂去杠杆原理的关键。金融部门你可以简单理解为央行等银行,他负责记帐和制造货币,它在我国目前还可以代表国家,因为银行以国有为主,是刚性兑付兜底,出了问题还是国家来处理。这就带来个问题,政府也代表国家,就需要将金融部门与政府合并计算,简称国家。

       这样一来杠杆率(以2015年为例,李扬的数据)情况是:企业131%,居民40%,国家78%左右。

       杠杆率就是负债率,也就是这些角色想投资、消费,手里又没钱咋办?借钱来干。借着借着,债务就多了,杠杆率也就高了。

       这里注意:是内部债务,不是外债!

       借谁的?互相借。企业借居民、国家的,国家借企业、居民的。

       中国居民很少借债,居民把钱存进银行(国家),国家(银行)把钱借给企业,企业再发工资给居民。

       看到这,你就明白了,这就是内部三角债。其本质是信用的过度释放,造成的交易和消耗过度,寅吃卯粮,借钱消费(以前叫经济过热),可以理解为货币的超发,也就是钱印多了。

2. 接下来会发生啥?涨工资!

       内部杠杆率过高是事吗?我的答案是:这不是什么大事,很好解决。

       因为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政府的债务其实也是居民债务,政府本身不会创造财富,需要居民和企业创造。

       内部债务率的调整和消除,有两种办法。

       第一种办法:在各角色之间调整,我国的情况得让居民多负债,这样企业和政府的债务就将降下来了。

       但问题是我国居民喜欢储蓄、不喜欢负债。更主要的问题是居民间贫富差距过大,想投资消费的没钱,有钱的都想移民去国外投资消费,所以这种办法可行性不大。

       但是“方鸿渐派经济学家”一直在鼓动政府这样做,他们有话语权,还是很有影响力的。

       在2015-2016年通过拉动房地产使居民负债增加到目前的51%左右后,紧急刹车禁止炒房,是发现老百姓增加负债使房地产商降低负债后,他们纷纷要跑到国外去投资,还大言不惭地说:自己赚的钱,想投哪投哪。其实是国家和居民的高负债成就了他们个人的财富,是国家的政策关爱和银行热心帮助,给他们的大量政策和贷款才使他们暴富,而他们要跑路,辜负了国家对他们的关心和爱护,自己吃饱了饭就要砸锅!

        第二种办法:增发货币,发给国家或居民,让他们拿钱去消除企业的债务,如何消除?无非是买企业的股票,给企业投资;或者消费买企业的产品,企业通过提高产品利润的方式降低债务。

        美国的伯南克采用的就是这种方法,量化宽松,多印钱后把钱借给国家(简单理解),然后国家去买企业的股票,把债务打包置换出来,使企业的财务报表好看,债务率降下来。

        表面看很市场化,其实也是印钞票、债转股。

        我国目前只能采取这个办法来去杠杆。

        路径是:印钞(可发国债、也可直接印钱给政策性银行),涨工资,专项扶贫,转移支付,实现居民间的均贫富和地区间的平衡。居民收入提高了,有钱消费了,企业利润也就上来了,再通过治理整顿资本市场,使企业可以在股市上融到钱,这样企业的负债率就降下来了。

        问题是,涨工资,如何操作。

        让民营企业先涨不现实,本来企业负担就重,负债率还高。得让公务员、军队、教师先涨,至少要翻翻。这样物价就会上来,企业盈利就会改善,然后让国企员工涨工资也要翻番,大家有钱消费后,经济就会繁荣,然后民营企业盈利改善也要涨工资。

        这样做后,皆大欢喜,大家都有钱,企业和居民的负债率都降下来了。

        这样做的唯一反对者可能是那些“方鸿渐派经济学家”,因为它们永远也想不明白,为啥要这样,西方的教科书上没写呀。

3. 这样做的影响

        总结一下,目前局面最优的选择是:关门、放水、均贫富、改善环境。

        如果真这样,会有哪些影响呢?

        货币超发是肯定的了,想要降低内部杠杆率,不发货币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物价会上涨,是否大幅剧烈上涨,要看政策执行的水平和顺序,可能是温和上涨。

        国家对内部债务短期会上升,但这不是事,因为日本就是这样。国家是人民的,人民是国家的。这也是陈元先生说的股东的意思,人民是国家的股东,也可以是债主,要降低国家债务率,无非是债转股而已。

        均贫富是必然的最优结果,不均贫富不可能越过中等收入陷阱,不可能转型升级,不可能实现全面小康社会。

        外汇管制短期不会放开,资本账户开放近期也不要想了,因为这样做的风险很高。

        人民币汇率:你觉得继续印钞的情况下,真实的汇率会涨吗?目前央行在人为拉高汇率,但是就是不让你换出去,这个汇率就是给你看着玩玩。都换美元出去了,咋还去杠杆。你以为你是“小目标”呀,想去哪投就去哪投?

        A股:不会大跌,国家队和机构会抱团取暖,上市公司盈利业绩会改善,可能走出慢牛行情,这要看证监会的操作水平。提高直接融资比例、降低杠杆要靠股市,股市大跌谁还来敢来买股票,企业也到股市融不到钱。2017年一些公募基金的收益率高的已经达40-50%,这是送钱行情,看懂的小伙伴知道该买啥。

       房地产:不会让你再炒了,近5-6年炒房是最不明智的投资,将来你可能因为房子过多而发愁。

       当然这些结论只是建立在推测:经济管理者会做出最优的决策的前提下发生。也不排除有些人出些馊主意被采纳,而引发不良的后果,那么一切结果都有可能。

话题:



0

推荐

史建勋

史建勋

36篇文章 2年前更新

科技金融学家、TFA专家 长期从事科研管理、宏观经济、科技金融、外汇市场等研究,新财富论的创建者。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