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首先要明确一点,国企是社会主义经济特色的两大基石之一,不可能全部私有化,一卖了之,只能在做优做强的目标基础上进行改革。如果没有国企和土地公有,我们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会只剩下“市场经济”了。在这个前提下,后面的分析才有意义。

国企分量太重,改革效果关系到本轮经济改革的成败

据财政部的统计,截止到2014年底,中国各类国有企业共有15.6万户,其中中央企业约为5.2万户,地方国企约为10.4万户,国企数目居全球之首。根据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的数据显示,除此之外,还有国有控股企业约28万户,集体企业约18万户,集体控股企业约为27万户。此外,还有大量参股企业。

从数量上看,国企、国企控股、集体、集体控股企业数量占全国企业总数的比例虽然不大,但是这些企业的营业额、资产总额、行业地位、影响力绝对是民企不能相比的。

营收分量大2014年国有企业营业总收入480636.4亿元,其中中央企业293790.3亿元,地方国有企业186846.1亿元。2014年的全国GDP总额是63.61万亿元,国企的营业收入就占GDP总额的75.55%。这还只是国企的,还没有包括各种国有控股、集体企业及其控股企业、参股企业。

资产总量大:截止2014年底,国有企业资产总额102万亿,其中地方国有企业资产总额48.4万亿。这只是15.6万家国企的资产,还不包括国有控股、集体及其控股企业和大量的参股企业。

地位优越:这些国有、国有控股、集体、集体控股企业、参股企业占据着优势行业和优势地位,其生产经营活动一直受到各种行政权力的保护和扶持,很多垄断牌照和特许经营权都在其手中。

贡献不一:2007年开始,国企开始上缴利润,以前的国企利润都留在了内部使用。经过了3轮调整,从2014年开始国有独资企业分五类上缴利润,其中:

一类企业仅中国烟草总公司一家,上缴比例为25%

二类企业主要是能源、电力、通信企业,包括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国家电网、中国移动、中国电信等,上缴比例为20%

三类企业主要是钢铁、运输、施工、贸易等企业,包括宝钢、鞍钢、中国远洋、建筑工程总公司等,上缴比例为15%

四类企业主要是军工、转制科研院所、中国邮政集团公司等,上缴比例为10%

第五类企业仅两家,包括中储粮、中储棉,免交当年应交利润。

此外,符合小型微型企业规定标准的国有独资企业,应交利润不足10万元的,比照第五类企业,免交当年应交利润。事业单位出资企业国有资本收益收取政策,按照《财政部关于中央级事业单位所属国有企业国有资本收益收取有关问题的通知》执行,收益收取比例提高至10%

交利润的国企不多:集万千宠爱于一身,占尽垄断优势的金融、铁路、交通等国企还不用上缴利润,也就是说到目前除了交点税以外,这些企业的税后利润都自己花了,对国家财政的贡献为多少?好像没人知道答案,这是为什么呢?2015年中央预算,中央金融企业国有资本经营收入预算数为100亿,全部为股利股息收入,而非按照一定比例缴纳税后利润,股利股息收入明显要低于后者。还有很多亏损的国企、集体及控股企业,更是不用交利润。

2013年全国国有资本经营收入中的实际利润收入(决算数)1288.08亿元,基本完成了当年的要求。从行业领域来看,石油石化(298.65亿元)、烟草(295.68亿元)、电力(139.24亿元)、电信(110.02亿元)、煤炭(82.75亿元)名列前五。五大行业上缴利润之和约占总比重的72%

关于2014年,财政部没有公布国企上缴利润情况,只是说2014年与2013年相比国有企业总收入、利润总额及应交税金同比增幅均放缓,同比分别实现4%3.4%5.7%的增长。另外,国企负债总额持续攀升至66.56万亿元,同比增长12.2%。汽车、医药、商贸等行业利润总额正增长,煤炭、化工、石化等行业利润总额负增长,有色行业处于亏损状态。

相比占尽优势的特权,国企仅仅满足于给国家交点税,好像与地位不相配,民企也交税呀!21世纪经济报道统计了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的上缴利润情况,统计方法、数据来源不得而知,仅供参考,国企对财政的贡献咋算都不多呀!见下图。

人数不少:数据显示,到2013年年末,全国国企职工人数3698.4万人。其中,中央企业1762.9万人;地方国企1935.5万人。当年城镇就业人员是38240万人,看似占比不高。其实,3698.4万人还只是国有独资企业的人数,不包括国有控股、集体及其控股企业和国资参股的企业。如果这些都算上,再加上依靠国企、集体企业生存的民营企业,依靠国企为生的职工总数至少占城镇就业人口的70%以上,国企、国资对就业的重要性可见一斑。市面上有一说,民营企业贡献了80%的就业率,不知从何得出的结论,对于这个80%我持很大的怀疑态度。

国企及集体企业影响巨大:国企和集体企业的分量、人数、行业地位,决定了其对国民经济的影响巨大,其不但在供给侧占绝对主体地位,在需求侧也占绝对主体地位。不论是供给侧改革,还是需求侧改革,国企都是绕不过去的坎,都是重头戏。国企改革的效果关系到价格改革、社保改革、创新创业、去除过剩产能、淘汰落后产能、产业转型升级、降低社会成本、改善市场环境等等一系列改革的成败。这也是为啥国家把国企改革作为本轮改革攻坚战的主要目标,经过慎重调研,多方听取意见,在2016年才开始试点稳步推进的主要原因。

节选自作者新书《财富的秘密》

 

话题:



0

推荐

史建勋

史建勋

36篇文章 3年前更新

科技金融学家、TFA专家 长期从事科研管理、宏观经济、科技金融、外汇市场等研究,新财富论的创建者。

文章